項目簡介:
以山東大宗道地藥材及中藥大品種為研究對象,開展傳統(tǒng)中藥藥效的現(xiàn)代科學詮釋、明確傳統(tǒng)功效的“藥性”和體現(xiàn)中藥藥效的物質基礎、建立基于“性-效-物”表征的質量評價技術,開展中藥有害殘留物安全性評價,建立全鏈條的中藥質量控制技術,為中藥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提供強有力支撐。
?
技術特色:
? ? ? 基于“性-效-物”表征的質量評價技術體系。以氣相色譜-離子遷移譜、電子鼻、電子舌等仿生模型從分子水平表征和闡釋中藥不同“性(味)”的物質基礎及其表達原理,;采用HPLC-Q-TOF/MS技術辨識中藥在血中的“效應成分”,結合網絡藥理預測,闡明中藥在體內的吸收、代謝過程,明確原型成分-效應物質關聯(lián)傳遞及其溯源路徑,確定質量標志物;根據中藥屬性和作用特點,以“性-效-物”為核心,建立完善的質量標準。
? ? ? 中藥外源有害物質檢測及安全性評價。利用固相微萃取與表面增強拉曼光譜?(SERS)聯(lián)用,開展農藥殘留萃取檢測一體化的現(xiàn)場篩選技術研究;建立農藥多殘留高通量快速檢測技術及精確質量數(shù)據庫;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等,建立重金屬元素不同形態(tài)的快速檢測技術體系,研究中藥中不同重金屬形態(tài),為中藥材及其產品重金屬元素的限量標準提供技術支撐。
?